今天来讲讲最不像心理学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我大约2年前为了了解格式塔,曾经买过一本大部头的书。
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异常生涩的体验,除了翻译比较差劲外,其中的理论也较为抽象,看过几次最后不得不放弃。那么今年我又有机会看了卡夫卡(格式塔心理学三大创始人之一)写的格式塔心理学,不得不承认不同阶段人的理解能力也是不同,这次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人才评鉴51】测评之心理学(六)——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Gestalt三大创始人
如果说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最直接的心理学,那么认知心理学就是最学究的心理学,而格式塔心理学就是最难懂的心理学。尽管如此,格式塔心理学和时下流行的OD、建构主义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让我们打开Gestalt的窗帘,一窥究竟吧。
Gestalt,中文译为“整体、完形”,而德英字典中,相当于form,我更喜欢英文的翻译,因为德文离英文的距离近些,而离中文远些。Form的话,我们在办美国签证的时候,会涉及一系列的form,其中有大量的信息要填写,同时大家会想到format, formulate等衍生词,所以form的含义可以理解为,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物体。所以,格式塔的翻译大家完全可以理解为音译,而更多参考“完形”作为意译,那么我的观点是用“完形”对于格式塔心理学的诠释还不够贴切,倒不如用“场论”,下文我们会具体解释。
Gestalt同其他学科的联系
为什么说格式塔心理学不像心理学呢,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和数学、哲学又有关系。譬如说,格式塔对于情绪的解释是和“力”有关的,他会认为情绪本身是有强弱的,而且是有方向性的,这个方向可能是对另外的某个人或是某个物体,所以这就牵涉到矢量的概念。那么,学过设计的人会知道,矢量在设计中是经常涉及的概念,譬如矢量图,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在设计界经常被提到。
Gestalt在设计界应用1
Gestalt在设计界应用2
再譬如说,在思维心理学领域,格式塔理论的成就是“顿悟”(insight)这个概念或术语的引进。“顿悟”这个词,大家知道在佛教当中是有用到的,譬如立地成佛;在中国的自然主义中,也多有提到顿悟,譬如生如朝露。所以,在西方心理学界强调机械论的时候,格式塔心理学无疑是一股清流,对行为主义给出了有力的反击。它的引入类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尽管在当时有不少非议,尽管科学的论证不够完备,但是它从直觉层面对一些心理现象做出了定义。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下,能提出这样的观点殊为不易,也只有少数几位大咖,譬如荣格、歌德,能提出贴近东方思想的观点。
Gestalt在设计界应用3
同时,格式塔心理学和勒温(OD创始人)的理论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勒温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也不过分,在卡夫卡这本书中,大量引用了勒温的观点及实验结果,譬如 “当一个人的基本目的改变以后,他的世界也经历了一场基本的改变”——勒温。这句话本身其实可以看作勒温对场论的解释,勒温认为行为决定于环境和人。在格式塔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论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到环境的密切影响,例如二次大战纳粹对德国人的影响,乌干达种族大屠杀等。
Gestalt的科学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试图彻底探讨行为的根源,譬如他会讨论,行为科学能否在没有秩序(order)和意义(meaning)的情况下贸然启动,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会抛开逻辑的层面,从生物本能层面来探讨行为。所以,他是受到胡塞尔和康德的影响,试图从先验主义层面来研究心理。虽然它会涉及到科学的实验,譬如物体在视网膜中的投影,那么抛开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单从寻求中介(视网膜)的形式来看,还是先验主义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特点
扯得有点远,我们还是回到格式塔心理学本身,说点有趣的。譬如格式塔心理学当中有一项原则叫闭合,就是我们的神经试图把看到的图像,视作完整的部分,下图可以作为一个例子。
闭合性
再比如,我们喜欢把不连续的东西看做一个东西,或是把复杂的东西看做简单的东西。这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叫做连续性(continuity)和简单(simplicity),譬如下图。
连续性
所以,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一方面说明我们人类很容易受到错觉的引导,一方面也说明在设计心理学方面,这种错觉很有被利用的余地。譬如,我们人类喜欢简单,那么乔布斯在打造iphone等一系列产品的时候,一开始工程师是给到他三个键的界面的(有点像安卓),然而乔布斯最后只要一个键。再有苹果众多产品的外形强调流线型设计,它是为了体现连续和闭合。所以,这里面可以给到做设计的同学很多启示,我认为21世纪,甚至22世纪,就是设计的时代。有关设计,我也会专门写一篇,咨询中的设计思维。
某些大作也和Gestalt有关
那么,通过格式塔心理学,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我认为看到了我们古代人的情形,强调环境的互动,物体的简致。上百万年过去了,这种刻在我们基因上的东西一直没有改变。所以,回到现在,商品的丰富,选择的多样,从某种程度上讲,真的是件好事吗?我们是否脱离了自己的内心,过多追求外物了呢?这种追求本身,是否会导致自身能力的衰弱,直至枯竭呢?这是我觉得是格式塔心理学给到的更深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