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学上的新发现,不断刷新着我们对性别和性取向的认知。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议题有着崭新的、不带偏见的认知,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像小编这种已经挥别学校多年的中年大叔要怎么办呢?我们已经被灌输了过时的性教育,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性教育。在中国,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敏感地带,政府方面想增强这方面的教育,但是传统的观念又让很多人觉得这种事没法拿出来一起学习。于是性教育的缺失就导致了那些跨性别和性别不适者们不被理解,以及被区别对待。

现在我们就普及一下性、性别和性取向,以下是对于以上三种概念区别的简单介绍,以及其中哪些是我们能改变的,那些是我们不能改变的。

1

性(也称生理性别)

“性”是由我们双腿之间的东西决定的,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指的是我们的生物特征,包括生殖器、第二性征、体毛的分布、胯部宽度、发际线和染色体组合。

众所周知,你的染色体组合能决定你的性特征,一般来说会是典型的男性或者女性,然后单靠染色体来判断一个人的性也会有失误,生物的发展有时会给人平添波折。拥有男性或者女性的染色体组合并不一定会长出对应的第二性征(有时包括第一性征)。

有些拥有男性XY染色体组合的人可能会发展出女性的生物特征。这种染色体和性器官发展上的不同,就是很多人说的双性人。双性人往往不符合典型的对于男女身体的定义。

2

性别(也称社会性别)

性别是一个综合概念,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但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性别是我们对外展现出的特征。

性别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性别认同,意思是我们对自我的感受以及对性别的看法。然后是性别表达,性别表达是对自身性别的展现方式,包括行为举止和衣着打扮。

性别也包括他人对该性别的人的社会期望,以及一些刻板印象。我们经常产生一些基于他人性别的期望,你可能尝尝听到类似的刻板印象:女孩喜欢粉色,男孩喜欢蓝色,男孩玩变形金刚,女孩玩芭比娃娃,女孩长发飘飘,男孩清爽板寸,女性要有公主样,男性争当比利王。这并不是要贬低那些娇柔女孩或者钢铁直男。

大部分人都满足于自己被分配的性别角色,这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受限于传统的桎梏。不同的人对于性别的理解和表达不同,有些人并不认同自己被世间分配的性别角色,并认为自己属于另一性别,这就是所谓的“跨性别者”。

同时也有人倾向于同时拥有两种传统的性别角色,或是彻底抛弃性别,这类就是非二元性别者,或是性别酷儿。

3

性取向

性取向是指我们喜欢谁。性取向指的是吸引我们的性与性别的组合,也有人不关心性别只关心对方本身。

绝大部分人是异性恋,他们被异性所吸引;同性恋则是被同性所吸引;双性恋者被同性和异性吸引,有些人完全不关心性别,有些人只看重对方表现出来的男性或者女性气质;有些人是泛性恋,这意味着无论对方的性与性别表达是什么样的,他们都能与其相爱。

很多人觉得性取向是一种选择,但实际上我们只是跟着感觉走。天性与渴望在潜意识里激起爱的回响。人们唯一拥有的选择是在遇见喜欢的人时,决定是否去追对方。要记住这些定义都很简短,而性取向是复杂多变的。

以上提到的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些内容显而易见,但考虑到国内的性教育的统计数据惨不忍睹,估计还是有人能从收益的。

大家可以通过 哈佛性向测试 性取向测试 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