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趣说:
每到毕业季,毕业生总会问自己,我该去哪里呢?
毕业代表着成长,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褪去校园的稚气,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前途漫漫,或许会孤单、迷茫、不适应,可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大四毕业生的故事,面临毕业,你是否也有他这样的经历和体会?
点击标题下方 “职趣生涯” 关注
文 | 大业
我是一名95后的大四毕业生,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现在在一所中学当实习心理老师。
即将大学毕业,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没有收到一份像样的offer, 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场面。
毕业就失业,我何以尴尬至此?
1
错误的认知,导致与自己的兴趣背离
回到我的高中时代, 高中三年,我只有一个概念:只有考高分才能上好大学 ,于是就一心只顾着埋头学习。但是当时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并不容易,甚至是一种煎熬。
高中的知识与小学、初中的不一样,更具系统性、抽象性、复杂性,而我的思维似乎已经停留在某一个水平,老师课堂讲的东西,我总是难以消化,特别是理科科目。
明明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还是学不过别人,那种感受是让人绝望的,但我又不得不比以往更加努力, 因为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只有考高分了才能上好大学,才有好的未来。
2
高考的困惑,选择离“心”更近的专业
我隐隐地察觉出,自己的抽象思维不如他人,也不喜欢文绉绉的知识。相反,我觉得自己想象力比较丰富,动手能力也比较强,喜欢文艺类的东西。这些特点,在现在看来,可能更适合学习艺术。
可是,我当时竟然还 有一个非常执拗的认知,认为只有学习不好、没有能力的人才会去学习艺术,这 类人上不了好的大学 ,只有正儿八经参加高考才是根正苗红的好学生。
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愚蠢和荒诞啊! 如果当时能有一个人帮我纠正错误,给我正确的引导,也许我便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走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道路。
错误的想法,让我的高中生活变得痛苦和压抑。好不容易熬完了高中三年,高考考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成绩,面临选择学校和专业。但这个时候,自己却是完全盲目的, 面对成百上千的专业、大学,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关于专业、大学的具体情况。
多重考虑下,我最后选择了一个自己相对感兴趣的专业——心理学。但实际上我并不了解它,只是 因为当时内心太过于压抑,对自己、对世界、对人生有太多的困惑想去解决,所以选择了这个与“心”最近的专业,以期通过它解开心结,更好地了解自己, 这也是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吧,并没有考虑到要将其作为自己的职业去发展。
3
认识自己,开启职业兴趣探索之旅
大学阶段,得益于心理学专业,让我对人的发展、对自己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它让 我懂得了人是有差异性的,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用智力去衡量一个人是狭隘的,人的智能还可以包括语言、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等多个维度,这也印证了我当年对自己的判断,即我在抽象思维上不如别人,但是在艺术思维上可能比别人强。
心理学也让我接触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并由此开启了对自我、对职业的探索之旅。 可以说,大学这四年,我真正开始认识我自己,并有了清晰的特征画像:不喜欢过多的言语、喜欢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比较感性,动手能力强,右脑比左脑发达,想象力丰富。
结合这些特征,我发现自己适合做一些操作性较强,比较有文艺气息的技术性工作,比如设计师、摄影师、工程师等等。虽然到大四才渐渐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但为时还不晚 ,我终于在探索中踏上了那条“适合”自己兴趣方向的路……
4
我想帮助更多人,早点开始生涯规划
从我自身成长的路径来看,我觉得自己接受的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或许这样有点偏激,但至少不能说是成功的吧。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像我这样浑浑噩噩、兢兢业业地上了大学,最后迫于现实的压力,又浑浑噩噩地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成为了自己所讨厌的人。
如果当初在中学的时候,我能够接触到更多生涯规划的知识,得到一些指导,或许我便可以更早地认知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 或许我就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在自己不擅长的文化课学习上;或许我填报大学和专业时就会有更清晰的方向; 或许我在大学毕业时,可以在社会实践探索中,找到 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或工作; 或许我将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经历了生涯教育的缺憾,因此,特别希望身边的人不要再重复走我的老路。
实习期间,我给高一的学生上了一门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课堂上,当我询问学生们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或者想法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发现学生们的眼中满是迷茫,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从前的影子。 没想到,绝大部分同学不仅没有规划,甚至没有意识到需要“规划”, 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也十分忧虑。
如今,作为一名中学心理老师,我清楚地知道中学生们的迷茫、困惑,他们同样缺少对自己的生涯规划。幸运地是, 如今高考改革,生涯教育已得到了重视,学生们能够比我更早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我为他们赶上这样一个好时期而高兴,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寻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错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努力用对了地方,才能事半功倍。 做着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才能更容易成为杰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