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员工A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上班却总是会迟到,虽然不满,但却又无可奈何。

公司需要招揽很多的人才,但费尽心思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人。

如今90后是社会上的香饽饽,但在管理上也成为了新的挑战。

员工B受到了公司的提拔和培养,却有离开公司的打算。

公司让员工C完成一个活动的策划,给出了例子,想让他创新,却发现他的点子就是依葫芦画瓢。

如果有, 请接着往下看

引言

有时候,我们会隐隐觉得自己身体不舒服,可是也说不出哪儿不舒服。有时候感觉好像是身体某个器官运行不畅,或者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对。总之,就是觉得不得劲儿,别扭。

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导致失眠、饮食不振、情绪低落、没有激情、焦虑、失落、厌倦,然后你需要找医生来做做检查,最后医生来一句:有病,得治!

有时候你还会喜欢做一些测试题,比如智商测试、情商测试、星座测试、职业发展测试、管理能力测试等等。不管这个测试是好玩的,还是专业的。

只要随手一搜

就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测试

大家都希望了解自己,想知道“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其次,测试满足了人的好奇心,人们对于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无限的好奇;还有,想获得某种认同和肯定,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给我们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当然这个结果如果是我们所期望的话。

人有病可以找医生,不了解自己可以做一些测试题。

那么企业呢?企业“得病”了,同样需要“医生”;企业不了解自己的真实现状,也需要使用“企业管理测评工具”。

“体检”的必要性

以前,我们的企业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大部分时候都是管理层自己找原因,自己解决处理;

可是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已经容不得企业慢慢发现问题 ,慢慢解决处理问题了。分分钟的管理决策失误,可能都会导致企业亚健康状态加重,甚至“死亡”。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聘请第三方专业公司来充当“医生”的角色,帮助企业找到病根,开具药方,干预治疗。

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员工上班无精打采,混日子?为什么总是有些能力很强的员工爱迟到?为什么部分职务空缺,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为什么现在的90后员工难以管理?为什么公司准备培养的人会离开团队等等诸如此类的。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 职业发展测评必须对“人”和“事”进行综合观测与评价,才能真实展示现实,阐明问题 ,找到潜力空间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一个现状外化的过程。这满足了一个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生涯管理中未知问题的好奇心。

所以 如果 你有同样上面描述10个“为什么”的疑问,我建议你,是时候给企业做一下“体检”了。

成功的条件

一个成功的企业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聪明和健康

聪明 是指企业能否在战略、营销、财务、制造、技术层面,根据市场变化而提前调整;

健康 是指最少的办公室政治、最少的混乱、高涨的士气、高效率、优秀员工流失率低。

当然,测评只是一种工具。它并不能百之百完全说明企业里的问题具体在哪里表现?其实,将测评与实地调查访谈联系起来,就会对企业内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如果说测评是客观的数据支持,那么实地调查访谈应该就是主观的信息收集。

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真实现状就有了科学性与理性的调查结果,最终将这些调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交给企业主的时候,企业主才能看见企业现在的问题,这对改善和解决以上职业发展问题有了方向。

比方说,我们去打靶,如果没有靶心,我们只能乱开枪,不仅没有拿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误伤他人;当我们有了靶心以后,我们才能对准目标,继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改变计划。

所以,测评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 凭感觉管理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在现在这个崇尚大数据管理的时代,数据更加有说服力,更加能够找到问题所在,也更加能够帮助解决问题。

数据拿到了,下一步该做什么,不用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