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学好心理学,可以快速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吗?其实,不用学好心理学,任何一个平常人都能快速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一点都不神奇, 因为标准很简单: 吃饭和睡觉。 吃得香、睡得着,身心自然健康无忧。这就是身心症的神奇所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精神安住在躯体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了心理异常,必然会有躯体症状,就像一个长期久病的人,自然会有一些心理问题一样。例如心理障碍发病率最高的二种:抑郁症和焦虑症,有个核心症状都是长期失眠,睡眠极差。
我们也会看到,处于情绪应激期的时候,最惯常的表现就是吃不下,睡不着。当发现自己有持续胃口不好、睡眠不好的状态时,也可以进行自查,检验一下自己的生活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应激事件,是否有被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排解,或者自己的生理状况有没有什么问题。
躯体机能正常的情况下,哪怕正遭遇一些应激的生活事件或者有了一些创伤,个体自己也能提供足够的资源去自愈。就像我们的感冒,是否看医生,是否干预,机能强大的个体都会在一周的病程后渐渐康复。
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心理学的鼻祖弗洛伊德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工作和爱。
因此,为了工作和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以免伤了最重要的事和人。从而,人生最不能要的两样东西是:不该拿的钱,不该要的感情。因为这两样东西,会让你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工作和爱,鸡飞蛋打,灰飞烟灭。
只要有工作能力和爱的能力,身心就是健康的。所以,弗洛伊德说:去工作吧,去爱吧。哪怕曾经有创伤,哪怕心境低落,哪怕生活中布满阴霾,只要去工作,去爱,你总会愈合你自己。从个体出生到经历原生家庭,再到世事无常的变幻,人心都会有裂痕,但那裂痕正是让光透进来的地方。
人本主义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培育出一个真实而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有给予无条件的爱的能力。真实而积极的自我概念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依赖于外在评价,你有强大内心和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不会无度地渴求外在的赞美、认可、关注,并且把这些当成不可或缺的心灵养料;意味着你不会在无用和低自尊的状态徘徊,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潜意识破坏自己的工作、生活、关系,因为你认为自己不配得到更好的;意味着你不必外求,不必用职位、权利、金钱、关系……总之,你不必用看似风光的生活,看似幸福的婚姻去挂靠去填满自己的不安全感。
但世上,真的有无条件的爱吗?或者,这只是对人性的一种理想化和苛求。哪怕最天然的妈妈之于孩子?
心理易象禅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真本事”。 对鱼来说,真本事是游泳;对鸟来说,真本事是飞翔;对鹿来说,真本事是奔跑;对猴来说,真本事是攀缘……人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人的天赋也是天生,但却不是一望而知的。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没找到自己的“真本事”。
有人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工作和兴趣一致,爱情和婚姻一致。 前半句,表达的也是相近的意思。
其实,这是很多人感同身受的事实。工作,难道不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吗?工作,是我们生而为人,能正常生存的物质基础的提供者,是谋生工具。而在更重要的意义上,我们的人生,百分之八十是由工作定义的。工作,决定了你及家庭的经济状况,工作,决定了你及家人的生活状态及区域,工作,决定了你活跃的社会阶层和圈子,工作,决定了你大半生甚至一生的活动范围、社会关系的半径。
最好的状态是什么?工作就是你的专业,专业就是你的兴趣,你的热爱,你的天赋。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那会是:工作中,从来不需要人去督促你,管理你,奖惩你,因为你会自动自发地投入,聚精会神地专注,全力以赴地付出;工作满足了你的生存需求,除此之外,你全部的注意力早就离开了外部刺激而投注于工作本身了,工作本身带来的满足感、意义感,抵消了生命本身的无力感、无意义感的真 象 。
也有人会说:那我已经从事的工作,不是天赋,也不是热爱,但不可更改,难道就无能为力了吗?当然不,真正的勇敢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像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生活,从来都是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有一种秀恩爱叫做:他为了我可以什么也不要,工作也不要了,就为了和我在一起。每每听到这里,心里都会疑云顿生:恐怕有一天,他也会为了另外别的东西,连你也不要了。这不是幸灾乐祸,而是一语成谶。
大五人格的尽责性是工作尽职负责的有效预测指标,相信这种高度责任感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相通的。所以,一个对工作没有责任感的人,怎么可能指望他对生活对感情对家庭负责任?这不是缘木求鱼吗?
所以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责任感吗?
人生,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对人生事项进行排位。在价值观多元的今天,人们大大增长了包容性,婚姻不再以年龄为坐标,必须多少岁要结婚,多少岁要生子;人生也不再以一成不变的轨迹为参照, 22 岁要毕业, 40 岁要功成名就, 60 岁要退休。
人生,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淡泊宁静,有的志存高远;有的返朴归真,有的繁花似锦……
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是自己身心健康,第二是工作,第三是家人,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