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副型(三种本能)
认识三种本能(经常被称为“副型”)对于了解人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人性很重要的一面就埋藏在我们生物本能中。每类个体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本能的智慧。这对于个体以及整个物种的延续来说是极其必要的。作为人类,我们都有自保本能(保卫自己的身体、生命及其功能)、性本能(使我们在环境中不断扩展并且代代延续)以及社群本能(与他人相处并且形成牢固的社会关系)。
这些本能驱力会对我们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同时,由于不同个体的性格存在差异,他们对于这些本能需求的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内都同时存在着三种本能需求,但是在不同性格特征的作用下,我们会格外重视某一种本能需求,而较少考虑另外两种本能。我们把这个最受重视的本能称为“优势本能”。优势本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享有各种优先权—我们总是会最先处理它的需求。但是当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性格防御的控制—性格发展的健康度降低—最先受影响的也往往就是我们的优势本能。
此外,我们的九型人格性格类型决定了我们会格外偏好那些能够满足我们优势本能需求的方式。当我们把自己的性格类型与优势本能联系在一起,就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性格的运作模式。如果把三种本能的不同特质分别添加到九种性格类型中,就会形成27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种组合都有其独特的主导性格和优势本能,这样就能狗很好地解释不同性格间的差异和变化。我们把这些组合称为“本能变体”。
下面,我们会对三种本能分别进行简要的阐述。
自我保护(又名“筑巢”)本能
把自我保护作为自己优势本能的人会特别关注生理上的安全、舒适、健康、精力以及幸福等。总而言之,他们总是关心自己是否储备足够多的资源来满足生活的各种需要。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保证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能正常运转,只有健康地活着才能进行各种活动。可严格说来,生活在现代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并不需要去面对什么生死考验;因此,对于把自我保护当成自己优势本能的人们来说,他们就会特别关注食物、金钱、住房、医疗以及身体的舒适性。
此外,有着强烈的自保本能的人们甚至会想要帮助别人保管这些资源。他们的注意力总是会不自觉地被这一类的东西吸引,比如衣服、天气、购物、装修等,而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或者因为某些童年经历导致他们觉得自己的资源被剥夺了,他们就会更加关注这些东西。
与关注性本能和社会本能的人相比,自我保存型的人一般都比较理智、现实、严肃、并且内敛。他们也许有着许多丰富的社交生活和完美的亲密关系,但是如果觉得自我保护功能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不会感到快乐和安逸。对于他们来说,伴侣像是守卫者—他们在一个稳定且现实的伴侣身上寻求的是家庭的平静和安全。
性(又名“一对一”)本能
很多人在一开始会认为自己的优势本能是性,他们觉得对“一对一的关系”感兴趣就是性本能的表现。但事实上,无论具有哪种优势本能,我们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对一对一的关系感兴趣,所以这一点并不能把不同的本能类型区别开来。
鉴别性本能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对性行为有着强烈的需求,并且经常会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性吸引力。性本能型的人对于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吸引力非常敏感,他们能够马上辨别出人们是否彼此吸引。
此外,虽然性欲是性本能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发生实实在在的性行为。很多性本能型的人会因为别人的个性魅力而围绕在他们左右,但并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意图。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发觉当自己与某些人在一起时会莫名其妙地兴奋,而另外一些人则不会让我们有这么强烈的感觉。
在亲密关系和活动中,性本能型的人总是追寻这种强烈的刺激和亲昵的行为。与另外两种本能类型的人相比,性本能的人总是那么精力充沛,他们一般会比较强势、爱竞争、有精力,并且情绪高涨。
性本能强烈的人需要在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发生深度的性行为,否则就会觉得不满足。他们喜欢彼此之间水乳交融的激烈感觉,倘若伴侣不能与他们在热烈的性交中合二为一,他们就会觉得索然无趣。对于性本能的人来说,在彼此的交融中忘记自我就是最理想的境界,他们也一直在生活中寻觅这样的人和事。
社群(又名“适应”)本能
正如很多人觉得只要渴望一对一的关系就属于性本能型一样,也有很多人误认为社群本能强烈的人总是生活在群体当中,社群型的人总是在参加各种会议和聚会,依照这个标准,很多人就会认为自己的社群本能并不强烈,他们绝对不属于社群型的人。
如果说自我保护型的人喜欢不断地调整周围的环境来让自己感到安全和舒适,那么社群型的人则会通过调整自己来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交环境。因此,无论是处于亲密关系还是社会群体中,社群型的人都能够非常敏锐地觉察到对方。
他们也知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身边的人。而且,性本能型人寻觅的是亲密关系,社群型的人追求的则是人际联系:他们渴望长久的情感联系,并且希望融入到对方的世界中。如果所做的事情会对自己所在的团体或者其他更大的领域产生影响,社群型的人就会顾虑重重。这一本能类型的人比较热情、开放、投入,也更有社会责任感。
在建立亲密关系时,他们更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与之共享社会活动的伴侣,这样两人就能够一起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矛盾的是,社群型的人既不希望长期固定的亲密生活,又不想安静地独处,他们认为两者都是潜在的局限。当社群型的人没有参与到那些超越个人利益的群体活动中的时候,他们便会丧失对自我的认同感,觉得一切毫无意义。